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写的看病指南
2019年02月18日 10:49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提起去大医院看病,不少人都犯怵:挂不上的号、做不完的检查、排不到头的队...看病不容易,可如果你懂点“看病技巧”,可以让你大大提高看病效率,避免大把时间精力都浪费在看病这件事上。
一位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写了篇“神文”
教我们学会看病!
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例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如果这种情况跑去医院挂号、排队完全是浪费自己时间、精力和金钱。
但是有些疾病是不能硬扛着的,到底哪些病需要去医院?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等等,这些器官受损的问题,需要立即就诊。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早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医院查一下。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不会得到最好的诊断效果。
所以一般的疾病,最好是去门诊就诊,对于突发的重大疾病建议去急诊就诊。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这个世界时间点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尽量少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
症状 |
科室 |
|
1 |
头痛头晕 |
心内科、神经内科 |
2 |
用眼过度时,会头晕 |
眼科 |
3 |
外伤导致头痛 |
神经外科 |
4 |
胸闷胸痛 |
心内科 |
5 |
呼吸困难 |
呼吸内科、心内科 |
6 |
咳嗽、咳痰、咯血 |
呼吸内科 |
7 |
腹部疼痛,按着会缓解 |
消化内科 |
8 |
腹部疼痛,拒绝按压腹部 |
普外科 |
9 |
大便有血,鲜红色 |
普外科 |
10 |
大便有血,呈暗红色或者黑色 |
消化内科 |
11 |
腰腹疼痛伴有小便异常 |
泌尿外科 |
12 |
腹痛伴有腹泻 |
感染科 |
13 |
呕吐,伴全腹痛 |
普外科 |
14 |
呕吐,伴呕血黑便 |
消化内科 |
15 |
关节痛,两侧关节同时发作,休息后加重 |
风湿免疫科 |
16 |
关节痛,仅某一关节肿、疼 |
骨科 |
17 |
关节痛、腰腿痛 |
脊柱外科 |
18 |
小便异常,有血尿 |
泌尿外科、肾内科 |
19 |
小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 |
肾内科 |
20 |
小便异常,尿少伴浮肿 |
肾内科 |
21 |
小便异常,尿少伴腰痛 |
泌尿外科 |
22 |
发热,伴咳嗽、咳痰、胸痛 |
呼吸内科 |
23 |
发热,伴腹泻、腹胀、腹痛 |
感染科 |
24 |
发热,伴头痛、恶心、神志改变 |
神经内科 |
25 |
发热,伴关节疼痛 |
风湿免疫科 |
26 |
脸浮肿为主,尿少 |
肾内科 |
27 |
浮肿,腹胀为主,伴黄疸 |
消化内科 |
28 |
浮肿,下肢肿胀为主,伴有气促 |
心内科 |
29 |
浮肿,怕冷、嗜睡、脱发 |
内分泌科 |
30 |
体重减轻、伴有多尿、多饮、多食 |
内分泌科 |
31 |
体重减轻、伴有怕热、多汗、急躁 |
内分泌科 |
32 |
体重减轻、厌食、大便异常 |
消化内科 |
33 |
贫血症状,伴有腹部不适、黑便 |
消化内科 |
34 |
贫血症状,伴黄疸,浓茶样尿 |
血液内科 |
35 |
贫血症状,伴发热,全身出血征像 |
血液内科 |
36 |
睡不着、睡不香 |
神经内科、睡眠中心、心理科 |
37 |
压力大、焦虑 |
精神心理科 |
38 |
皮肤瘙痒、出红疹 |
变态反应科、皮肤科 |
39 |
打呼噜,偶尔会暂停2-3秒,或突然被憋醒 |
呼吸科、耳鼻喉科 |
40 |
乳房疼痛 |
乳腺专科、普外科 |
41 |
下坠腹痛,阴道出血 |
妇科 |
42 |
男性生殖问题、勃起障碍等 |
男科 |
43 |
牙疼、蛀牙 |
口腔科 |
44 |
牙疼,伴有脸疼、鼻塞等情况 |
耳鼻喉科 |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还需要您和医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一般来讲,每个患者医生平均看时间大概在7-8分钟。因此,看病前一定要想好如何与医生沟通。
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