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新昊北京报道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也是河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如何更好地在创新与传承中发展豫剧文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最为关注。
中国豫剧有300年的历史,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目前全国13个省、直辖市有豫剧团,专业演出院团达到160多个。而河南豫剧院2013年恢复建制以来,连续三年在北京举行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展演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来自9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豫剧团,累计选出80多场,有近10万观众观看我们的演出。在演出期间互联网点击总量达到3.5亿人次。”
我省共有专业豫剧团200个,民营剧团超过2100个。李树建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这2000多个院团,每个院团每年平均演出200场,每年累计演出就超过40万场,每场平均1000名观众观看,每年就有4亿人次观看演出。李树建:“他们是当前活跃在最基层的一只文化艺术生力军,是一只轻骑兵,在山区,只要有山羊上去的地方,他们就能去为老百姓演出。”
河南的村落间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民间戏班民间走,唱戏唱到大门口。父老乡亲都喜欢,传统现代啥都有”。民营院团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时代风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挥出了独有的积极作用。为了让民营院团爆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李树建认为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成立民营文艺院团指导委员会、农村戏曲基金委员会,指导他们把握住方向,拍出思想精深、艺术精准、制作精良的作品。”
现在全国的戏剧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在农村演出的多、大中型城市演出的少、包场的多、商业演出的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戏剧走向现代,走向青年,走向国际? 李树建建议:“我们一是在文艺创作方面,利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合的的演出方法,吸引观众。第二是京昆看规范、豫剧看特色,我们要借助京剧的神、话剧的史、豫剧的味来吸引全国的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