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戳音频·聆听新闻↑
△河南新闻广播、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河南台记者/朱圣宇 通讯员/胡靖宇
3月22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今天(3.22)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今天—3月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启动“节约用水•你我同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公益宣传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公园、广场开展主题宣传。
“我觉得应该多节约用水,因为如果不节约用水,咱们这儿也会变成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在郑州市上街区新建小学,150名师生现场聆听了由河南新闻广播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带来的“节约用水•你我同行”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和孩子们交流南水北调工程和节水护水知识,同学们踊跃参与节水互动竞答。
学生们表示收获满满:“我喝水的时候喝剩下的水、喝不完的水可以浇花,也可以拖地;洗菜的水也可以浇花;淘米水可以冲厕所。”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主任工程师胡靖宇主持活动
△学生共同聆听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朱圣宇带来的“月亮”启蒙教育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贺梦云讲授南水北调知识和节水护水常识
新建小学四(6)班班主任杨丽玉说,这类学习实践活动在学校很有必要,处在观念养成期的孩子更应及早养成节水、环保意识。“让孩子们有环保的意识,孩子们作为学校的一个小成员,回到家庭之后,能够把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些知识带到家庭带到社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活动。”
在郑州市上街区铝城公园,来自社会各界的男女老少排成长队,活动方在发放节水护水纪念品的同时,将节水护水理念传递给现场群众。
居民季先生说,作为河南新闻广播的老听众,活动通过新闻广播举办和宣传将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面和接受度。“广播是经常听,一般听河南台,听听新闻,提高每个人的节水用水意识,思想的转变。”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想把南水北调工程宣讲给大家,5300多万人口已经从中受益,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涉及到了5300多万人的家庭。”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主任工程师胡靖宇说,希望借助“世界水日”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希望全省人民、全国人民也能爱护水,保护生态。”
“世界水日”当天,全省多地多个管理部门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节水护水”主题活动。如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就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分发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群众详细讲解水法律法规。
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兆省说:“通过宣传国情水情和水利改革发展新成就、水利法治建设新成果,倡导居民养成‘珍惜水、保护水、合理用水’的良好社会新风尚,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水法律法规,增强节水意识和水生态环境意识,营造良好的人水和谐氛围。”
△河南省前坪水库建管局就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
据记者调查,目前河南水资源极度短缺,但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垃圾抛洒、废水随意排放现象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如果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1000立方米,表明这一地区已经触及了缺水的警戒线;如果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500立方米,则标志着这一地区已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河南省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2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河南水资源总量是403.5亿,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只有383立方米左右,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水资源短缺状况相当严重。”
随着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全省不少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南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调研员焦建林说,面对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我省着力在控制用水上下功夫,同时不断鼓励“建设节水先进典型”,促进全省节水工作。“通过制定用水定额,如果超定额用水了就要追究它的行政责任。工业生活、城市节水方面,在全省开展计划管理,通过经济杠杆来促进节约用水。”
焦建林认为,河南省还应进一步推进节水工作,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建设“节水河南”。“通过宣传教育让老百姓从内心认为水资源非常紧缺;通过制度的制定,让大家认为不节水我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调整水价,用水多了交钱多。”
据了解,为破解“严重缺水”的现状,我省启动实施“四水同治”,就是要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在全省实施十大重点水利工程,积极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河南省“严重缺水地区”的帽子彻底摘掉,让全省人民“喝上安全水、用上自来水、补上生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