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周文茹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围绕这一目标,我省2018年累计安排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38亿多元,资助学生1644万多人次,在学生资助工作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小李,父亲卧病在家,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母亲务农,但是大学三年他从没为学费、生活费犯过愁:“读大学期间的话,基本上是只有管一下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就够了,有助学贷款这个事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额外的压力了。”
为保证像小李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在高等教育阶段,我省针对本、专科生设立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宋振:目前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大致占在校生的百分之十左右,我们的工作要求是应贷尽贷。国家助学金覆盖面较大,约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去年我省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模式并行、“双轮驱动”工作机制,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省内高校学生全覆盖、对考往省外高校河南籍学生的全覆盖和“应贷尽贷”。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自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建立以来,我省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82.25亿元,资助学生297.58万人次,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学生资助重在精准。在周口市,近13000名有基层经验的优秀教师受聘为“教育村长”,走村入户,进行点对点精准宣传。周口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学伟:“充分发挥每村都有“教育村长”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和高校资助政策宣传。”
同时,我省学生资助还通过建立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交换机制,精准认定特困群体,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李金川:“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