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戳音频·漫听新闻↑
河南台记者/朱圣宇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全面提升农业用水精细化水平。记者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河南省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改革面积340多万亩,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改革路子。
在许昌长葛市老城镇一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每亩地的基准水量和基准水价均已确定,示范园区用水高效集约,水利设施有人管护。
长葛市副市长徐光介绍,为鼓励节约用水,长葛3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区全部实现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全覆盖,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支持水利设施相关财政保障,确保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结合长葛的灌溉实际研究确定了,在灌区内每亩地每年用水量是151立方米基准水量,而且是每立方米用水0.23元的基准水价。节水有奖,超过有罚。通过水价的阶梯促进节水优先理念的落地生根,目前我们已经发展在34万亩灌区内发展了15万亩的水价综合改革。”
郏县是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先期试点县,是全省县级水权试点县。2015年以来,先后在8个乡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面积10.2万亩,改革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郏县县长王景育介绍,郏县在改革中推行了分类分档水价,推行分档累进加价制度,按定额水量、原亩均用水量设计三档水量,三档水价比为1:1.5:2,体现“节奖超罚”的政策导向。“修订了三档阶梯水价:用水定额为第一档水量,超过用水定额20%(含)以内为第二档水量,超过用水定额20%以上为第三档水量。确定了各档水价。实施先费后水,预交水费入卡,用水刷卡减费。”
王景育说,截至目前,郏县15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履行维修养护、计量收费、水事纠纷等职责,实现了农业用水自用自管。同时,创新节水奖补机制,促进高效节水灌溉。“一是利用项目资金,购置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以年节水量10%为下限,20%及以上为上限,减免节水设施购置费。二是落实奖补政策,对粮食作物给予补贴,对节水户给予奖励。”
据了解,自开展改革试点以来,河南省积极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以点带面,大胆探索,统筹协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目前全省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40多万亩,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改革路子。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省政府确定今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增加到1000万亩,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区)。
按照部署,今后七年,河南省要完成改革任务7500万亩。即日起,全省各地将对本市、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梳理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管护模式、水费收取等现状,明确需实施改革的总面积,确定改革区域。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支安宇:“将改革任务分解到各个年度,制定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省政府确定今年改革任务增加到1000万亩,范围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各地要尽快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和灌区,落实到具体乡村和地块。”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会不会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据介绍,中央到地方财政负责投资将高效灌溉设施一直铺设到田间地头,加上政府对改革措施进行补贴,农民浇地反而更方便、更省钱。
支安宇说,要充分利用设施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腾出的空间,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形成多用水多付费、少用水少花钱的水价机制。“在提高水价的同时,要通过实施节水措施,促进省工省时和增产增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方式,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