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燕庄:从麦田到郑州商业新地标的美丽蝶变

2019年05月06日 08:46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陈俊杰,张宇鹏

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小村庄,到毛主席视察,再到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最后一跃成为郑州中心城区及商贸中心的“中原第一村”,郑州市燕庄完成从一片片麦田到优势配套集聚的郑州商业新地标的美丽蝶变。

uPhGb7jx..jpg.jpg

 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燕庄,和燕庄的父老乡亲亲切会面,视察了燕庄的麦田,详细询问了小麦产量、农业种植模式,还就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改进种植模式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交谈。面对汇报的过高的小麦产量,毛主席亲自查看麦垅、垅距、小麦穗数,掂一掂麦穗的重量,估算出了小麦的实际产量,并根据燕庄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还是一麦一稻好”的种植模式。

lWnCzrL5..jpg.jpg

毛主席视察后,燕庄人按照毛主席提出的种植模式,大力开展水利建设,使“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很快在整个行政村全面推开。

“1975年,燕庄大队的粮食产量接近250万斤,1976年产量达到了400万斤。”燕庄村村民张新庆回忆说。

燕庄村村委会主任吴建忠介绍说:““一麦一稻”,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在计划经济时代,不仅保证了燕庄人的口粮,每年还有余粮支援国家建设。”

这种种植模式的推广,也使燕庄的农业生产始终处于郑州市郊区农村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随着郑州市区不断扩大,地处近郊的燕庄及所属自然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直至全部被征用。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的燕庄人,面对不得不放弃的士地,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彻底改变,他们从实际出发,从进城当占地工到加工家具,从开办家庭宾馆到房屋租赁、再到出租写字楼,燕庄人总是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完成了从农民到技工到商人的角色转换。“这每一次转换,对燕庄人来说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都是一次提升、一次飞跃。”燕庄党总支书记宋长润说。

ON7bxdt1..jpg.jpg

 每一次提升都升得精彩,每一次飞跃都跃得生动。经过一次次提升和飞跃,燕庄人的生活也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步步高。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毛主席视察燕庄给燕庄人带来的荣誉心和责任感,总是在关键时刻彰显出燕庄人的高素质。2006年初,燕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不到半年,燕庄自然村全部整体拆迁,其拆迁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创造了郑州之最,被誉为城中村拆迁的“燕庄模式”。

yBOnen5z..jpg.jpg

 宋长润说,“2008年,村民回迁,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也真正融入城市中。”

 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桥头堡”,金水路与未来路交会区位价值凸出。改造后的燕庄被业界称之为“金东板块”。曼哈顿广场成为区域商业中心,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61XH5MD9..jpg.jpg

金水路北侧以金融办公和酒店为主,南侧是高端住宅、商业步行街、商场、影院和各色饭店。地铁1号线的成熟运营,让曼哈顿商圈迅速成长。

 现在的燕庄能成为郑州最繁华的聚集地之一,还在于该区域种种高端配套产生的价值合力。

 金水路未来路口附近,有几百家金融机构,国内期货经济公司几乎都在这里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医院、酒店、商场,以及众多娱乐、休闲场所星罗棋布,让现代、便捷、繁华、商业、商务氛围浓厚的曼哈顿商圈成为郑州新地标,区域价值不断攀升。

vUSkOY2h..jpg.jpg

如今的燕庄,不仅完全融入了郑州市区,而且成为郑州市最为繁华的地区之。郑州商品交易所、未来大酒店、曼哈顿广场等郑州市标志性建筑高高耸立,购物中心、银行、餐厅和休闲娱乐场馆星罗棋布。燕庄成了郑州著名的金融区和名副其实的“不夜村”。

九零后的燕庄村民张戈说,“新时代的燕庄人,一定能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新的更加辉煌的业绩。”

z6YiEHNx..png.png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