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案、分类安置”,河南制定政策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019年06月05日 08:17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如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省教育厅、省残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我省将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确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具体就读(送教)学校。
       陈娟是一所特殊教育幼儿园的老师,据她介绍,自闭症孩子在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上明显要弱于正常孩子,普通学校2个课时的课程,在这里往往需要4到6个课时、甚至更多。面对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他们无数次地打手语、比动作。陈娟:  
       “从刚开始成就感很低,到后来他们能说一个字,说一声老师你好,心里特别满足,中午睡觉和他一块躺,看你没盖好,就会给你盖被子。”
        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有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智力发展缓慢、有的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特殊儿童给家庭带来心痛,到了上学的年龄,也并不是都那么幸运有可以读书的学校。
       对此,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优先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确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具体就读(送教)学校。对于已经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如因身体原因确实不适应学校环境和教学的,必要时研究确定其他的安置方式,确保其不失学、不辍学。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  
       “轻度残疾的儿童放到普通学校就读,这样融入社会的能力更强,中度的残疾儿童放到特殊学校里去。重度的残疾儿童离不开人的照顾,只能居家,我们要送教入家、入户。”
       通知还提到,接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应配备资源教室。对资源教室配备需求较多的地区,省教育厅、省残联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