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朱圣宇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一些所谓的“新型毒品”泛滥,不少毒品伪装性、隐蔽性极强。
去年3月,南阳市的张先生带着一部手机,到南阳市公安局溧河分局报案说,自己还在上中学的孩子可能用他的手机在网上购买了毒品。南阳市公安局溧河分局禁毒经侦大队大队长徐奇:
“在网上买褐色的药丸,他怀疑这个丸子来路不正。”
警方通过张先生所带手机的社交软件查询到不少聊天记录,里面涉及一些“敏感”词语。同时,张先生还带来了孩子网购的商品——“丸子”,看起来和中药药丸十分相似。徐奇介绍,警方鉴定发现,这个所谓的“丸子”,含有毒品成分。
“后来我们拿到公安部毒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最终确定它里面的成分是二甲基色胺,也就是DMT。这个属于兴奋类,属于国家一类管控药品。”
据了解,孩子购买的这种丸子俗称大力丸,犯罪嫌疑人的主要销售方式就是通过一些网络贴吧等发布广告,不仅有不少夸张性、诱惑性语言,还都留有联系方式,出售时再通过快递寄送毒品。徐奇说,根据快递资料,警方很快锁定了位于吉林通化市的嫌疑人徐某,并展开跟踪调查。
“在守候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有丸子,往外邮寄,当时在家里面只发现他的母亲和嫌疑人两人在家。应该是确定是他们家族式的制毒。”
年幼、好奇心强,辨识能力低,导致青少年成为涉毒的高危群体。警方提醒: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南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大队长王明伦介绍,警方在对徐某蹲守时发现,除了“大力丸”,还有一种更新型的毒品,也从徐某家中不断往外出售。这种毒品外观酷似邮票,夹寄在快递包裹中寄送给购买者。
“‘邮票’的主要成分是麦角酸二乙酰胺,英文简称是LSD。在我们国内,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
徐奇告诉记者,这种邮票毒品,由于体积小,一枚邮票中含毒品只有0.02克,隐蔽性非常强。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之后,警方对嫌疑人徐某及其母亲尉某进行抓捕。
“抓捕之后发现当场查获邮票是55张,大力丸52颗,还有一些未制成的原料,8公斤,以及一批制毒工具。”
到抓获嫌疑人为止,这一犯罪团伙共作案284起,涉及全国23个省份,共制造贩卖大力丸220克,邮票160张。全国已经有200多人购买了毒品,购毒人员主要集中在15岁到22岁,其中在校学生占40%。徐奇提醒大家,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伪装性强,但具有同样的危害。
“长期服用,一个是容易成瘾,第二个是对身体有很大的摧残,过量服用能导致人员死亡。希望大家,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提高对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的认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