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息县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完美跳跃

2019年08月28日 15:06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谷艳敏报道: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场景在息县已经看不到了。如今,  垃圾分类在信阳息县农村正成为新风尚。通过试点探索,息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垃圾分类难、处理难、成本控制难、群众参与难的问题。 

dwlp2gGg..jpg.jpg

“可沤肥垃圾桶”与“不可沤肥垃圾桶”

“往日沟里河里有坑都扔了,垃圾分类都没扔过了,干净的很。” 现在,村民就地取材,利用塑料桶、铁桶甚至是纸盒子做垃圾分类容器,“可沤肥垃圾桶”与“不可沤肥垃圾桶”已成为每家每户的必备。杨店乡张围孜村村民李兰英说,自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她早已习惯坐在自家门口的垃圾桶旁择菜。

 李兰英:“铁桶都是放沤不烂的,泡沫袋,明纸袋,这几样。这个塑料桶装那碎菜、摘的烂菜叶啥的都放那里头,掂着放那边化粪池里,可沤肥料。”

YWY3PI2l..jpg.jpg

村民正向沤肥池中倒可沤肥垃圾  

结合农村“房前种菜,房后沤肥”的传统,息县还在农户中推广“两容器一池子”。在每个村民组人员集中居住的地方,张围孜村都会挖一个沤肥池子,可沤肥的垃圾在这里可以发酵成生态肥还田。张围孜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继成表示,沤肥池的建设也是有讲究的。

 李继成:“第一个,里面做个一个防渗水,第二个它的高度侧1米5,长度是2米5。另外,上面加个密封盖子,避免小孩他们误踏进去了。”

可沤肥的垃圾发酵还田,那么不可沤肥的垃圾如何处理?记者了解到,信阳息县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qEC6WL74..jpg.jpg

 记者采访李赛亚

“20个打结的塑料袋积10分,10个洁净的玻璃瓶积10分……” 为了激发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息县探索出“积分兑换”的办法。两天,12岁的李赛亚将积攒的塑料瓶、垃圾袋、啤酒瓶装在电瓶车上,在父母的帮助下来到村口的资源分拣中心进行积分兑换。李赛亚说,她准备利用这些积分去“爱心超市”兑换学习用品:

 李赛亚: “去玩的时候,我看路边有垃圾我都给它捡起来,回来就拿个袋子把它装起来。兑换学习用品,本、笔、橡皮、只要是学习用品都兑换。”

b5IQlSki..jpg.jpg

记者采访 “爱心超市”管理员翁星宇

 “爱心超市”管理员翁星宇:“我们这边都挺全的,家用的东西和食品的东西,我们一般是20个积分为1块钱,这些东西都是以市场标准的价格来算的,好比这一个铅笔,它是一块钱、五毛钱,那他就是10分,20分。”

 二次分类,贵在精细。村垃圾收集员也会将不可沤肥垃圾运到资源分拣中心由分拣员再次分拣。经过“户分类、组收集、村分拣、乡转运、县处理”的流程,可回收利用的废品由分拣员变卖,有污染的垃圾由县、乡集中无污染化处理;无污染且不可利用的由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UZBiZ8oB..jpg.jpg

  资源分拣中心

垃圾分类实施前,息县每年财政要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增加垃圾车、建填埋场等;实行垃圾分类后,每村只需7800元,全县364个行政村,不到300万元就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大问题。

息县小茴店镇镇长杨文科: “一个村2名收集员,一月拿出400块钱,一年4800,各个户上的垃圾都可以收到分拣中心了。还有一笔投资,搞积分兑换,每位学生10元/年。”

 息县实施垃圾分类,环境优化了,也带动了产业持续发展。目前,已有8家产业成功进驻息县弯柳树村。以农促旅、以旅兴业的农村农业项目不断推进,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