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晋级GDP“万亿俱乐部”
2019年01月17日 10:33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专家分析认为,这意味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气更足,潜力也更大了,这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家省会城市中的位次。
2019年开年的郑州,喜讯连连。先是权威公布全市常住人口破千万;紧接着,在1月12日召开的郑州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大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这也意味着郑州步入了“万亿俱乐部”。业内专家分析说,GDP突破一万亿和人口突破一千万,是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认可的两个硬性指标,这也标志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更足了。
常住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人均GDP破十万
回顾郑州GDP破万亿的历程,郑州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可谓尽收眼底。从曾经火车拉来的城市到一步步的蝶变,随着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国家中心城市的加成,带给郑州空前的发展机遇,也给郑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助推剂”。
时间拨回1978年,郑州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0.3亿元。一直到1990年,郑州的地区生产总值才破百亿,达到116.4亿元。之后,郑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03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首度破千亿,达到1074.1亿元。
从百亿到千亿,郑州用了13年的时间。而从千亿到万亿,郑州则用了14年的时间,根据郑州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消息,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正式成为国内“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那么,跨入“万亿俱乐部”,意味着什么呢?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14个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这其中,大多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身影,同为中部六省省会的武汉于2014年升级成功,长沙则是在2017年升级成功。
根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近些年来,郑州市人均GDP也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其中,1985年首度破千,达到1031元。1999年首度破万,达到10091元。而2018年人均GDP也升级成了六位数。
晋级“万亿俱乐部”,郑州蛮拼的!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包括郑州在内的12个重点城市带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郑州制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在经济下行压力、环保压力、去产能力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郑州经济总量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元增长台阶,2018年进入“万亿俱乐部”,预计郑州经济增速达8%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52.1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枢纽能级不断增强。《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相继获批,机场已开通航线236条,辐射全球近200个城市,郑济、郑万、郑合高铁和郑州南站等工程加快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加速。地铁运营和在建里程超过300公里,轨道交通即将形成网络化运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8年,郑州经济形态加快由生产型城市向服务消费型城市转型,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一产二产之和,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传统高载能产业1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轨道交通车辆等新兴产品增长20%以上,工业投资扭转连续下滑态势,增速达8%,211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200亿元企业1家。
开放创新深入实施。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开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双枢纽合作持续深化。2018年,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达273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1.5万吨,分别列全国大型机场第7位、第12位,总量稳居中部“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主要效益指标在中欧班列中保持先进地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5.1%,首创的“1210”保税模式在全国推广。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总额有望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综保区首位。
民生事业协调发展。2018年,财政民生支出1402.9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6%。全市脱贫退出1434户3800人,剩余1785人均为政策性兜底贫困人口。贾鲁河综合整治效果全面显现,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市新增绿地1356万平方米。1110个安置房地块全部开工,累计竣工面积8500万平方米,回迁面积6400万平方米,回迁180万人。郑州市中央文化区“四个中心”的建筑风貌逐步展现;商都、古荥大运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创广场等“四大历史文化片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腰杆”更硬了!
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郑州的GDP连跨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三个台阶,2017年GDP更是达到9130亿元。而今,郑州跨入“万亿俱乐部”意味着什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分析说,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如果要得到认可,有两个指标是必须要达到,一个是GDP突破一万亿,另一个是人口突破一千万。之前测算时,这两大指标要在2019年或者2020年实现,没想到2018年就实现了,这对于郑州来讲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有业内专家表示,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会发展为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整体服务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在发达国家,大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占到80%~90%。城市人口规模大,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大,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务也越多。而在未来,多数综合性城市的经济,都会是服务业主导型的。
如果抛开GDP,郑州目前的发展,是否符合国际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呢?根据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8∶54.4。根据计算,郑州的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之合。
对此,宋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分析说,判断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三产的比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郑州这两个指标大幅度提升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气更足,潜力也更大了,这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家省会城市中的位次。
来源: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