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本周是老年健康宣传周,如何让失能老人得到更好照顾?作为“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全国试点城市,郑州政府和企业联手对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提供身体、精神照料,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衡量生活自理能力的吃饭、上厕所、洗澡、穿衣、上下床、室内走动的六个指标中,只要有一项做不了就被定义为完全失能。任何一项都能做,但是有困难需要人帮助,那定义就为部分失能。
“吃饭,吃饭吃不吃?(吃),你吃,今天中午饺子哟。”
杨奶奶今年已经92岁,因为脑梗塞已经在郑州二七爱馨医院住了两年多,有意识,但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爱馨医院是以老年病、老年康复与无陪护病房为主要特色的老年病医院,与杨奶奶情况相似的老人在这里还有很多。为了照顾这些老人,医院的每间病房配有一名护工,对老人进行24小时全天看护。爱馨医院医养结合一病区护士长杨芳:
“我们医养结合就是医院的整个系统加养老的整个系统,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也分护理级别,医生早晚查房。两个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看老人有没有大小便,也不容易产生褥疮。”
郑州惠济区欧安乐龄医养中心,则是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医院派驻8人医疗团队,长驻在养老院,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全年无休。早上8点半交班后,查房、配药、检查设备,工作人员小柴总会和病房里意识清楚的老人聊上几句:
“40多个病人咱们能说话能交流,真正意识清楚的也就十来个,你逗她开心之后,她这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但是我们也特别感动。”
截至目前,郑州一百多家的养老机构中,绝大部分都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当前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还有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但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数量、服务能力等,和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差距较大。针对老年健康服务,下一步将有什么样的规划?
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养老院不会接受完全失能的老人,因为医疗资源的紧缺,规模更大、级别更高的二级三级医院也难以承担对这些老人的长期性治疗与照看。这些老年人的照顾重担就落在了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的身上。但这些机构也有不少难处。一民营老年医院院长:
“新建的移动护理老人的病房楼是500万,配套硬件设施的投入是近250万,对于一家小规模的民营医院来说并不容易。三四十个护士都是住在一个二三十平米的一个房间,里面都是高低铺,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的工资待遇就是每个月一千三四百块钱,这是留不住人的一个原因。”
同时,我国对高龄或失能的老年人上门健康服务也严重不足,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一方面是基层缺乏人员,另一方面也缺乏一些标准和规范,今年将在部分省市开展失能老人的评估和健康服务的试点工作:
“我们国家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顾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照顾的费用支付的稳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下一步我们将出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其中就包括对老年人医疗服务机构的加强,对失能老人的照顾、对上门服务的加强等。”
另据了解到,2019年,郑州市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普惠养老项目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全年增加养老床位4000张,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