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力:扶贫永远在路上

2019年10月17日 13:27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新昊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在“中国扶贫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进河南电力系统脱贫攻坚一线,通过他们在三个小山村的实践,感受脱贫历程,感悟山乡巨变。

【刘文祥村】

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群山连绵起伏,云海缭绕,如水墨画一般。

虽然地处群山,但刘文祥村一点都不“偏远”:一条马路打通了小村通往外边的世界,两条绿化带怀抱着村里的主干道,一排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村庄,也点亮了村民的生活。

DwizJs4g..jpg.jpg        置身刘文祥村,徜徉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愁记忆,令人感动。然而,让所有慕名而来者难以想象的是,在2018年之前,刘文祥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自从河南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后,刘文祥村成为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的帮扶对象。

“驻村第一书记首次来我们村,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说起往事,村支书梁留恩笑了。“第一书记下村,正好是个下雨天,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山路,不是水就是泥要么就是坑,车开不进来。后来,我骑摩托车去镇里接他,9公里的路开了半个多小时。”

bUplspt1..jpg.jpg

进了村,到处是稀泥,遍地是禽粪,不少是危房,垃圾随地扔,一到晚上更是黑黢黢一片,由于电压不稳定,连个大功率电器都没法用。

“我们筹措资金8万余元,实施全村亮化工程;向平顶山市驻村办申请资金20万元,对村主干道沿线进行绿化;向河南省电力公司申请资金30万元,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平顶山供电公司派驻刘文祥村第一书记李小永说,短期之内,刘文祥村尤其是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继而为此后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基础。后来平顶山供电公司筹集105万元升级改造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及村民生活用电得到了更好保障。

【方冲村】

“到村里不久,我们就下定决心,第一件事就是给乡亲们修条好路。”国网南阳供电公司派驻方冲村第一书记李建鹏说,2017年8月,在帮扶单位的强力支持下,多方协调资金600多万元,开通了5.5公里的“幸福路”。

道路修好不久,县里一家绿化公司就“摸”了进来,集中流转500多亩地种树,除了地租不说,务工的村民每天还有60元以上的收入。

顺着这条路,外面的人来了,本村的人也回来了。50出头的王林高十几年前就到北京打工,也曾经想过在老家折腾点事儿,但一回来就打退堂鼓,因为用电是短板。“电压太低,家电只能当摆设,更别提功率大的机器了。”

2018年初,老王的烦恼成了“过去时”。借着全省改造贫困县、贫困村电网的东风,驻村工作队对方冲村进行了增容改造,户均配电容量从1.66千伏安提高到2.88千伏安,超过省定平均水平。 

“以前是来不来电,全看心情;现在是电闸一合,动力十足。”王林高笑着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他也迎来了自己的新事业,牵头成立了“兴村农业合作社”,开了一家红薯粉条加工厂,包下10亩地种柴胡,还养了200多只山羊,带起了24户贫困户。“党的政策这么好,工作队又这么支持,我一定带着大家好好干!”

光伏、苗圃、合作社,再加上即将投产的制衣扶贫车间,曾经家底是零的方冲村,如今也有了七八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这让李建鹏和村干部们信心大增。“去年我们主要把基础建设提升了,今年主要在产业增收上下功夫。”李建鹏说。

【娘娘庙村】

娘娘庙村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中国玉兰之乡”。作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定点扶贫村,娘娘庙村种植玉兰历史悠久,而驻村第一书记雷军伟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玉兰苗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让苗木“走出去”。

r5P0GvD7..jpg.jpg

筹措资金40万元,开挖荒山荒坡2000平方米,高标准建设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建设苗木示范园,加强苗木品种宣传推广,扩大娘娘庙村苗木市场影响力;向公司争取电网改造专项资金,完善配套电力设施,实现井井通电,解决苗木人工灌溉问题;积极引导农户改良土壤,采取异地取土的方式,将沙性土质改造为粘性土质,提高种植效率;先后成立三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和苗木管理委员会,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

CJ8PEMbN..jpg.jpg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让娘娘庙村的玉兰备受关注,就连以白玉兰作为市花的上海市,都来这里采购玉兰苗木。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还注册了“皇后玉兰娘娘”商标,建立了村级网站,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四年来销售玉兰苗木2000余万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