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阳广播网>> 新闻资讯>> 社会民生>> 正文

“看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从秸秆煤炭、电器取暖到集中供暖

南阳电台 2018-12-18

从拾柴烤火到煤块取暖,从家用电器到集中供暖。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取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九寒冬里的暖意融融,反映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今年冬天,六十多岁的王大爷跟着儿子搬进了通上暖气的新家。崭新的家具,温暖的房间,老人感觉生活越来越惬意。早些年在农村老家拾柴火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让他记忆犹新:“以前一到冬天烤火就是在外边捡些树枝,或者是刨些树疙瘩用火盆点着烤火,特别是下雪天,天冷得很了就围着火盆。从改革开放以后,90年代的时候,有油汀式的电暖气,小太阳。像我们家里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现在有暖气,进来温度很适宜,我觉得这几年变化很大,发展得很好,都能消费得起,生活是越来越好。”

那时候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农村家家户户灶屋顶上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烟囱。冬季烤火和做饭,用的都是树叶、秸秆、树枝之类的柴火。小小的火盆里红彤彤的火苗,燃亮了冬日的希望,也温暖着在外奔波的人们。“老南阳”郭文学收藏了一件当年取暖用的陶制火框,他说,这也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能拥有的:“以前人们生活离不了柴,家家户户都堆很多柴,过去有专门卖柴的。这个火框当时里边放两块碳,手提着,大部分老百姓家里基本没啥取暖东西。以前人们烤火,南阳有句土话叫“烟暖房皮暖床”,这就是当时的取暖办法。”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开始用煤炭当燃料做饭取暖。上世纪90年代,一到冬天,每家每户都会自制或购买一些煤球储存起来。冬日里一家人围着熊熊燃烧的煤火闲话岁月,一天天地向春天迈进。市民小宛说:“记得小的时候取暖还是用煤炉,长长的烟囱,里边放一些煤球,而现在是通暖气了,这种水暖也比较安全,比较方便卫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居民纷纷用上了电器和液化气,告别了用煤炭做饭取暖的历史,大多数人家用上了电暖扇或热油汀,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装上了冷暖空调、燃气壁挂炉等。“老南阳”郭文学:“现在取暖东西多了,主要用电器取暖了,或者开空调,我感到最大的发展是南阳开始供应暖气,这也就是最近这几年的大变化。”

“13年以前是没有这个绿色的水网的,这是13年年初才开始建的,发展到现在你看,这白河北岸框架全部都建成了。这个红色的是蒸汽网,这都是90年代时候建的.....”

在南阳热力公司,南阳供热管网平面图清晰的展示了南阳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脉络。南阳热力公司市场开发部负责人杨主任:“目前我们这两套管网运营的模式就是逐步在缩小蒸汽网民用采暖的覆盖范围,扩大水网的供热面积。逐步把这个红色的蒸汽网给替代掉,保留蒸汽管网的热源往龙升工业园去,这个管子是去年才建成的,把这个资源释放到工业用户上去,这些紫色就是下一步要延伸发展的水网。”

2013年以来,南阳市集中供热从无到有做强做大,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供暖覆盖率2018年底能够超过55%,居民采暖比例达到77%。为我市减少烟尘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创造城市宜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管网已覆盖白河右岸东至滨河路(沿张衡路、两相路)、南至南阳宾馆,西至光电产业集聚区、北至杜诗路的区域。对比同在供暖分界线上的襄阳、枣阳、淮南、淮安等市县,我市集中供热工作在建设速度,供热规模上均已步入前列。”

改革开放四十年,城乡民生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等有了大幅改善。从秸秆、煤炭、电器取暖到集中供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南阳市集中供热自动控制投入率实现95%以上,具备全网络生产数据监控、远控、数据报表、数据分析、危险预警等诸多先进功能。国家电投集团南阳热力公司副总经理王征:“截至目前,我们市区内的热力管网总长度是160公里,覆盖的采暖面积是1800万平方米,接入的小区是148个,一部分小区还在逐步的接入。按照目前南阳的发展变化,一年接入的面积基本上在200万平方左右逐年在递增。”

(南阳台电见习记者 郑飞)

编辑:刘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