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卫健委重点工作
2019年01月17日 10:38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言人胡强强表示,2019年将围绕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少得病”的目标,继续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以前贫困地区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看病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些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展开,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仍然有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攻克。
为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设施条件。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近两年安排6亿元用于贫困旗县医院在建工程、常规诊疗设备、信息化、急诊急救等能力建设;各级财政安排4.61亿元,建设628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贵州省投入资金新建了2732所深度贫困村卫生室,并给每个卫生室3万元财政补贴。宁夏回族自治区除了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还为9个贫困县(区)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中心配备1800万元的保健设备,以预防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安全。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分析,偏远地区的群众患了大病,如果去大城市看病,光路费、住宿费等就得花很多钱,如果他们在镇卫生院、县医院就能看好病,能节约很多费用。
王震:“贫困地区群众看病的最大问题是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目前,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设施落后、设备不足、药物缺乏等问题。各级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医疗机构,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患者就近看好病。”
中国药科大学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路云认为,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医务人员仍缺乏,很多医生只能做简单诊疗。
路云:“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医疗机构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医务人员。有关部门应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打通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上升通道,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让基层医务人员有体面的生活,工作有奔头。”
在国家卫健委的发布会上,发言人胡强强介绍,2019年,各地将组织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同时,远程医疗还将覆盖到全部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并向村卫生室延伸。除此以外,各地还将不断完善医务人员下基层的薪酬、职称的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争取到202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全科医生。
此外,2019年还将健全贫困群众的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强化各级政府的兜底保障责任。针对患大病、特殊慢性病、长期慢性病致贫返贫的群众,研究对个人自付的费用进行再次补偿。在量力而行、保障适度的标准下,将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从全国范围看,国家卫健委正逐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争取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留得下、带不走、真管用”的医疗服务队伍。同时,通过专科医疗联盟、远程会诊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专科专病诊疗能力。
目前,已组织全国963家三级医院对所有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进行对口帮扶,近万名大医院专家、医生深入贫困地区,为当地贫困群众送去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有关部门鼓励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能在短期内让贫困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但健康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的对口帮扶机制,包括提高参与帮扶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去基层帮扶、留在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李国祥:“让贫困地区的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健康扶贫的重点。具体来说,主要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一个是要健全医疗机构,此外,就是让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组团帮扶贫困地区,以及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远程诊疗进行健康扶贫。
除了解决医疗设施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需要优质的医生,卫健委也提出,要提高薪酬、社会保障,吸引、留住乡村医生,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救助水平。同时,我们还要让农村地区农民看得起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把更多人纳入到医疗保障范围内。”
李国祥认为,有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看病难问题,补齐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短板,将成为2019年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李国祥:“近期卫健委召开的发布会讲到了2019年怎么发展农村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重点还是围绕贫困群众要“有地方看病”、“有人给看病”、“看病能负担得起”这三个目标来说的。所以说,2019年在医疗卫生上,主要还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提出的贫困人口在健康扶贫当中,医疗保障以及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朝这个目标在努力。包括加强医疗条件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减轻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这应该就是2019年健康扶贫工作的重点。”
来源:三农中国、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