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高思达
河南省洛阳市图书馆,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洛阳市支中心;是文化部连续四次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洛阳市图书馆由新、老图书馆两个部分组成。新图书馆位于洛龙区,占地面积71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200余万册,阅览座席2400个,接待读书能力可达3000人次,2019年4月初已正式对外开馆;老图书馆位于西工区,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达80万册(件),馆藏古籍5.3万册,拥有读者阅览座席724个。
今年清明小长假,笔者去了趟离家较近的老图书馆。随着电梯上升,笔者走进了四楼报刊阅览室。笔者看到,这阅览室并不算太大,估计有近400平方米,阅览座席150个左右。在室内的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有当天或当月来自全国省以上的报纸和各种类别的杂志,约100种以上。一眼望去,真可谓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该阅览室的管理工作人员张小雅女士告诉笔者:这些报刊,都是年初经馆领导认真筛选后,通过邮政部门由馆统一付费征订的。
笔者发现,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主办的《中国人民防空》杂志,被摆放在与解放军报社主办的《解放军画报》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主管、解放军出版社主办的《解放军生活》杂志,以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办的《军事史林》杂志等同一个三层书架上,且位置十分显眼。
笔者怀着一颗既兴奋又好奇的心问:
“你们图书馆订阅《中国人民防空》杂志有多长时间了?”
管理工作人员王荣女士说:“我原在别的部门,也不是搞订阅工作的,具体时间不太清楚,估计至少也有四、五年吧。”
“阅读这一杂志的读者多吗?”
管理工作人员徐建政答:“我们图书馆实行全天候服务,法定节假日及平时的星期六、日都不休息,免费为读者开放服务,专程来我室看报纸、杂志的读者以中青年人居多,也有少部分是上了一定岁数的人,平均日接待量50至80人次左右。”张小雅插话:“应当说,对《中国人民防空》杂志还是挺受读者喜爱和欢迎的。”
就在笔者与管理员低声细语地交谈的那一刻,一位衣着端庄得体的、年轻貌美的女士闯入了笔者的视线。经观察,只见她抬手从书架上轻轻地取下一本《中国人民防空》杂志,选好座席后,便在那里目不窥园地翻阅起来。此时此刻,笔者喜上眉梢,顿感心里乐融融的。在心中自言自语:“采访的机会来啦!”我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从挎包里掏出纸笔,给那位女士写下了几行字。主要内容就是向她介绍我的姓名和单位,并请问她,可否能打扰她两三分钟,请她简单地谈谈翻阅《中国人民防空》杂志后的初步印象。尔后,蹑手蹑脚地拿着字条走到她的桌旁递给她,当她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完字条,又慢慢的抬头看看笔者是个年过古稀、手持拐杖的老头,便很有礼貌地轻轻起身,满口答应:“可以可以呀!”并热情地用手指了指她对面的空位,示意请笔者坐下来谈。从简短的交谈中,笔者得知这位眉清目秀的女士姓姚,在我市洛龙区政府工作。她告诉笔者:她很爱读书,星期天如没有急事,一般都常到图书馆转转。每月新到的《中国人民防空》杂志,她总喜欢翻阅半天。她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民防空》,认真贯彻了习总书记兴军强军、聚力备战打仗思想,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目标、新举措。来自第一拖拉机制造集团的读者施军先生说:“《中国人民防空》杂志大力讴歌了我国改革开放包括人防改革建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给读者很大鼓舞。”来自洛玻集团读者魏建国、白马集团洪琳琳女士一致认为:《中国人民防空》杂志是了解人防的最佳窗口,是宣传人防的重要阵地,是建设人防的得力参谋;杂志设计排版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来自洛轴集团的读者张平安先生说:“《中国人民防空》杂志始终突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要坚持‘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来自移动公司的读者唐志远先生说:“《人民防空》杂志的字里行间都给读者一种正能量,就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该杂志征订的宣传单得知,还是获首届解放军出版奖期刊奖的期刊,真是名副其实,我们读者喜爱它。”
采访结束走出图书馆,我默默地想着:在这和平年代,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人防,关注着人防杂志。作为一名人防人,我为之动容,深感欣慰与自豪,心中充满了温暖。此时,迎面吹来的春风中虽然还带着一丝冬天的寒冷,但那甜甜的气息使人感到温暖,它在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希望与期待。我三步一回头,不时看那庄严而又深情的图书馆,发自肺腑地向那些关心支持人防事业的人们道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