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乡村振兴三秋行》第一篇《蘑菇里的致富经》

2019年09月27日 08:23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王发艳、濮阳台记者袁鑫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的北部分会场在濮阳市华龙区,主要内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展、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会、杂技文化展、党建+食用菌+扶贫模式展等。今天记者带我们走进濮阳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听听赵家村靠蘑菇致富的故事。系列报道《乡村振兴三秋行》今天请听第一篇《蘑菇里的致富经》。
       “这两天天热一点了,蘑菇比原先产量减了没有?没。因为天热,这个温度24度到27度之间……”
       相比较前两天,这几天温度有所上升,一大早,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就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看看蘑菇生长情况。村民吴改琴种植有10个蘑菇大棚,丈夫在外打工,赵玉甫第一站就来到她家。吴改琴: “好的政策都给俺宣传到了,有些困难的时候 ,问题都给咱解决了。”
       赵家村刚开始组织大家种植蘑菇的时候,菌包成本是个大问题,为了降低菌包成本,解决资金难题,村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专业生产线,每年可节约成本500多万元。
        过了资金关,又要过市场关。为解决菌菇集中上市导致的销路不畅等难题,村里从产品深加工着手,建了1500平方米的冷库,通过冷藏保鲜、腌制加工等,每年可增收120多万元。村里创建专门的电商公司,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加强合作,并成功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平台,平均日销3000多单,高峰时达1.5万单,销售额高达40多万元。村民赵艳蕊:“我原来是在上海做咖啡师,然后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想要就是回乡发展,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做一点事情。”
       为加强贫困户与食用菌产业的利益联结,赵家村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成立“清丰县天水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探索创新出了“包棚创业、菌包托管、劳务承包、互助救济”四种带贫模式。赵家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我们清丰县委提出的党建+扶贫+食用菌为依托,为我们村的贫困户每人有一个发展固定的产业。”
       目前,赵家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到1100多亩,食用菌大棚650座,配有冷库1500平方、烘干房10座、容纳150人的蘑菇培训学校,带动全镇252户808人实现脱贫。赵玉甫: “下一步,赵家村将推动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把废弃的房屋院落改成乐园、游园、菜园、果园等四园建设,建成吃住行游乐购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