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北京报道:(周文茹、朱圣宇、谷艳敏)
工业兴,经济兴,我省工业发展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加快转型攻坚,踏上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新征程。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只要输入指令,各环节全部启动,机械臂伸缩自如的做着生产动作,智能小车来回穿梭,实现了多品种混流生产的新突破。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建军:
“过去我们要一个班要45个人将近50个人生产,现在两条生产线上也就五个人,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
而在200公里开外的新乡,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闻不到一丝化工企业的异味。公司环保经理李鹏介绍,这主要得益于企业投入3.15亿元进行的绿色化改造:
“原来我们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都是放空的,现在我们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收集提纯,分为食品级、工业级两种,就现在我们河南太古可口可乐里面的这些二氧化氮气体,都是我们公司收集起来的。”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开始实施技术改造,耗资五千万来进行设备创新、自动化技术改革。公司生产经理何开路:
“通过技术改造,我们人工数量降低了5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了大概55%左右,增加了我们这个产品在整个行业当中的一个市场竞争力。”
“三大改造”持续推进,激发了我省工业转型新动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表示,这对经济发展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相比2018年提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给出了2019年GDP 6%—6.5%的增长区间,这为经济提质增效预留了相当广泛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信化厅长李涛:
“我们要进一步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把创新作为主战场推动起来,要把技术改造、项目落实、资金落实认真兑现起来,要把人才支撑培育起来。
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不仅能提高企业利润,也将长期利好实体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表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还应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二是要立足经济,挖掘潜力,扬长补短,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因“新” 而活,产业因“新”而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高新才建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围绕开放型经济、枢纽经济、创新经济做文章:
“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要实行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开放;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调整结构,为发展枢纽经济提供各种配套;还要发展创新经济,突破过去的那种产业的路径依赖。”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
“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的是靠鼓励创新,创新是靠什么?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是搞法治,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可预期的、稳定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