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杀手”——“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河南目前发现一例虫害

2019年05月28日 08:52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王发艳

 “三夏”大忙季节,病虫害防控仍然不能松懈。近日,一个名为“草地贪夜蛾”的外来虫害入侵我国,一路向北,到达河南。全省植保部门正加强监测监控,虫害暂时没有出现大规模蔓延。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到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今年1月,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5月份,我省信阳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虫害。省植保站综合科科长张国彦:
       “就是5月10号,在(信阳)浉河区的春玉米上,发现了一头幼虫。就发现这一头,我们正安排全省进行监测,全覆盖进行监测,看它啥时候来。全国有14个省市都发现了,咱们河南是最靠北的发现的省份。”
        草地贪夜蛾主要破坏玉米、甘蔗等作物,我省常年种植玉米5000万亩左右,一旦虫害蔓延,将危害到全省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省农业农村厅在5月上旬,已经向全省各地植保站发布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大监测防控力度,一旦发现及时歼灭。省植保站副调研员李国平:
       “这个虫子第一次来中国,对它的规律,迁飞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马上河南6月份,都要种玉米了,有可能飞过来。一定要加强监测、预警。省农业厅和植保站已经部署了,实行日报制度,每天都在监测。如果发现,及早扑灭。”
       由于危害巨大,草地贪夜蛾也有着“粮食杀手”之称。为防控草地贪夜蛾,我省已做好应对准备。
 
        在5月27日召开的全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培训班上,省植保站站长李好海对下一步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 “成立专家组,制定防控的预案,召开培训班,落实日报制。”       

 据了解,一头草地贪夜蛾幼虫就能破坏一颗植株,而一头蛾最多可产2000多粒卵。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到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同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为防控草地贪夜蛾,农业农村部已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制定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振营:
        “最快的方法就是应急,就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现在我们已经筛选了一些个生物农药,对它效果也不错,像BT等生物农药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其他的防治现在像利用一些杀虫灯,还有一些性诱剂进行诱杀可以降低虫群数量。”
        在王振营看来,草地贪夜蛾虽是新入侵物种,但也是可以防控的:
       “还可以像通过一些间套作提高作物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一些栖息场所。天敌本身就可以对草地贪夜蛾也能起到压低虫源基数的作用,减少它的危害。”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