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穆迪
今天(9.16)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门峡市砥砺追梦、奋勇添彩的历史变化。
三门峡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70年来,三门峡生产总值从1957年建市初期的1.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28.12亿元。近年来,三门峡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转型创新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重点打造黄金、铝业、煤和煤化工、特色农业、智能制造五大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不断迸发。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 “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政策链深化结构调整,主动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翻身仗,实现了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
作为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以前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三门峡聚焦矿山修复和黄河湿地修复,紧抓废气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治理,持续推进扩绿增湿,不断增强环境承载力,扩大环境容量。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7%、位居全省第1。现在,“天鹅之城”已经成为三门峡驰名中外的新名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安伟: “我们确定了‘决不欠新账、全力还旧账’这个原则来开展污染防治工作,首先是治,解决当下突出的污染问题,通过清运矿渣、覆土绿化、治理非法采砂、污水截污纳管等措施开展矿山、湿地生态综合修复。生态扩容,从长远来不断增强环境的承载力,扩大环境的容量。”
近年来,三门峡还不断加强区域协作和融入“一带一路”,着力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深化省际区域协作,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魅力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