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王艺枫
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启动,今年这一项目在我省将实现所有贫困县全覆盖,预计将有56万名6-24个月的婴幼儿获得免费“营养包”。
儿童早期是决定其一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关键时期。我省自2013年开始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6-24个月的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并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放营养包591多万盒,受益儿童39.28万人。
今年的营养改善项目在我省将实现扩面提质,要求项目地区县、乡、村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0%以上、有效服用率达到70%以上,从而推动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逐渐下降。省卫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红星:“主要是要建立和完善营养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发展传统的营养服务,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一个是生命早期一千天营养健康行动。第二呢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还有贫困地区营养干预平衡行动。”
除了儿童营养改善,今年还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使先天缺陷早发现早干预。省人民医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廖世秀:“一级预防,孕前的、婚前的这些检查,想办法怀一个健康的宝宝。二级预防,所有怀孕的孕妇,我要用各种手段来判别所怀这个宝宝是否里患有各种各样的出生缺陷。那么三级的时候,我把孩子出生以后,还要做一个新生儿的筛查,我们及早的干预,这个孩子整个生长发育,生活,上学什么都不受影响。”
除了对婴幼儿实行营养干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改善也被纳入工作重点,要求加强学校供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学生在校吃的好不好,安不安全是家长最操心的事儿。为了保证学生餐桌安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真正做到“明厨亮灶”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工作人员:“关键部位,都要实行监管。炊事员是不是按照规范,穿服装戴帽子、戴口罩,操作间的卫生状况,是不是达到要求,操作工作是不是按照流程做的。”
各地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要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配送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如果家长发现,学校食堂的运作当中有什么问题,有违规行为,可以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食药监主管部门举报,对学校要检查,确实有问题,要进行处罚。”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返校学生健康观察,防范食源性疾病进入校园,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严格落实陪餐制度。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高翔:“让校领导到学校食堂陪学生就餐,现场体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们反映的问题,真正解决食堂食品安全和学生就餐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