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这些细微表现,你真的都了解吗?

2019年05月31日 12:04

最近网络上热议的996工作概念,形容的是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模式。不少家长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微表现,反而不知所措。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诉说,孩子经常撒饭,三岁多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独立性不强。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又会反映孩子写作业慢,小动作特别多,上课无法专心听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一些行为表现真的让人越来越难以捉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众艾感统的金牌讲师闫志萍老师曾从事儿童感统教育十年之久,她在做客魅力881乐享童盟节目时提到,孩子的这些表现都属于感统失调。


感统就是感觉统合,我们身体接触的各种感觉信息,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在适当的环境下,作出合适的行为动作。


感统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感统教育是人的本能教育,是孩子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感觉统合包含五大功能:注意力、身体控制力、自信心、情绪控制、语言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五大功能任何一个出现异常都属于感统失调。



据《科普中国》权威报道,现代化都市家庭中,孩子感统失调的比例高达八成以上,其中至少三成的孩子为重度失调。


感统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包括日常的行为活动。


闫老师举例说,孩子吃饭的动作,就跟感统有关。孩子在握勺子的时候,用到了手部抓握的力量,在往嘴巴送饭的过程中,又运用到了视觉,准确的把饭送到嘴里,所以,孩子整个吃饭的过程,就是手、眼、口腔力量的统合过程。如果孩子的手部力量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撒饭,不会自己吃饭,影响孩子独立能力的建立。


另外,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跟感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孩子正在玩耍或做事情时,家长时不时上前干扰,提醒孩子喝水、吃东西等,都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婴幼儿时期,由于生活和活动空间小,孩子没有了爬、滚、跳、翻的机会。冬暖夏凉的室内温度,让他们失去了感受酷暑严寒的机会。生活中家长的细心呵护,不但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大大增加宝宝“感统失调”的几率,大大降低孩子们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机会。


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父母安排,父母的娇纵溺爱,导致孩子不愿去做事情,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对父母嚣张跋扈。而感统训练的好处就在于,能给孩子创建一个基本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从自身开始学会管理自己。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而源于孩子对于真实世界的感受与体验,孩子通过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具有完成事情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孩子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变得更自信,感统教育就是孩子最好的体验学习方式。



所以作为家长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仿佛是在遏制孩子成长,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机会自我成长,在旁边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让孩子更健康自信的成长。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成功者,而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他们继续成功。请记住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引导者,而孩子才是自己成长路上的领导者。


想了解更多感统教育相关知识,可以关注“众艾感统”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互动留言!



整理、编辑:丹丹

审核:LINK

总监制:李仙芝


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星标+置顶魅力881

品质音乐 品质生活

紧跟魅力881不走丢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河南人自己的APP

新闻推荐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
音乐广播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