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栏目> 农村广播> 农博士服务热线> 正文

农博士热线 |小麦锈病的防治

2019年05月15日 11:15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点击收看节目视频:

锈病是小麦灌浆期的高发病害,那么如何做好最后的小麦“保卫战”?又有哪些药剂可以提前预防呢?今天《农博士服务热线—小麦管理》系列节目让我们听听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新乡基地特聘副研究员李方顺老师的建议。

小麦锈病主要表现出三种: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三种锈病各麦区都有发生,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华北及西南冬麦区。

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或茎秆上出现褪绿斑点,随后发展为黄色或红褐色病斑(夏孢子堆),后期又出现黑色病斑(冬孢子堆)。

秆锈病:发病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叶片和穗部较少;

叶锈病: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

条锈病:发病部位以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和穗部也有,病斑延叶脉排列成条状,不穿透叶背,在小麦有描述往往不排列成行。

发病规律

小麦锈病是一种能够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夏孢子随风吹到小麦植株上,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即可长出芽管,侵入小麦,一般经过7-14又长出夏孢子堆,继续危害其他植株。叶锈病菌在大部分冬麦区都可越夏、越冬。条锈病菌主要在陕西关中地区、华北平原中南部等麦区越冬,在甘肃、青海和四川、内蒙古等高寒麦区越夏。

三种锈病发病适宜温度有所不同,秆锈病为18-25°,叶锈病为15-22°,条锈病为9-16°,都需要在小麦叶片上有水珠、水膜或者空气中湿度饱和时入侵小麦植株,因此雨量大、土壤湿度大、结露、下雾等情况下利于锈病的发生

危害机理

小麦发生锈病后,体内部分养分被病菌吸收,叶绿素遭到破坏,大量的孢子堆突破叶片和茎秆表皮,光合面积减少,水分蒸发量大大增加,感病植株的水分蒸发量较健康植株甚至可增加2-3倍,使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品质均显著下降,发病早的植株甚至不能抽穗,一般麦田减产10-20%,发病重的减产可达20-30%,甚至高达50-60%。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及时翻耕,消灭自生麦苗和杂草,适时播种,合理施用肥料,根据发病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2 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冬麦区要封锁发病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减少菌源外传,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

3春季流行区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面覆盖。

4化学防治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5 使用高效植保机械(无人机防控技术)集中连片进行通防统治,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来源:《农博士服务热线》节目组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农博士服务热线》

主播:张裕

每周二、四、六

11:00-12:00


广告服务:0371-65889111 热线:65939000

通信地址:郑州金水区纬一路2号广播大厦 邮政编码:450003 邮箱:hndt65939000@126.com

ICP:豫ICP备14003020号 河南省互联网第三类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证编号:0120160000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