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渔洋村的前世今生

□河南台记者王肖晖、安阳台记者王志强

uA33qhuv..jpg.jpg

渔洋村现在整洁的村貌

安阳市安丰乡渔洋村,是漳河边上的一个村庄,不仅地下文物丰富,地上遗存同样令人惊叹。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这个具有6000年文明史的古村落带来新的变化。

lrcmtYyf..jpg.jpg

龙振山老人向记者讲述自己收藏的文物

“这是仰韶文化,离现在有6000多年的时间,这还是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这是龙山文化,首先从山东龙山镇发现了以后黑色陶器为主的陶器……”

在安阳市安丰乡渔洋文化博物馆,73岁龙振山老人,隔着橱窗的玻璃说起里边摆放的物件来,如数家珍。这间60平方米的房子,其实是龙振山家的东厢房,里边陈列着他在村子周围搜集到的3000多件文物,从仰韶文化一直到明清时期,穿越6000年时空,未曾间断。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出录音)“这是一个陶缸的口沿,这是一个字,两边两个手,拿着鼓槌在敲鼓呢,是商代一个鼓字,这叫陶文。全国来说,这是唯一一个陶文‘鼓’字。”

yQHz8ZIm..jpg.jpg

龙家大院遗存

0f8NQPXx..jpg.jpg

渔洋村修建前时的南门

mgpyUFP0..jpg.jpg

渔洋村修建后时的南门

渔洋,西靠太行,北依漳河,处于平原和山区的交汇点。水中捕鱼,岗上牧羊,正是古人所向往的风水宝地。古时候,这里曾叫“三户津”。津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人手持竹篙在乘船。渔洋渡口曾是漳河上重要的渡口。那时候,这里商贾云集、繁华一时。至今还保存下来乾隆年间重修的寨门和龙家大院、韩氏庄园等四座明清时期的深宅大院。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记载着不同文明符号的陶器、瓷器已被深埋在黄土之下;昔日商贾云集、百舸争流的场面已难觅踪迹,渔洋村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直到2004年,被称为“土博士”的龙振山把田间地头搜集来的瓦罐陶片,拿给考古专家断代,渔洋村6000年不间断的村落文化才被揭开面纱。2006年,渔洋村遗址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渔洋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振山也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HAUwsbBy..jpg.jpg

渔洋村第一书记,王富印

2017年11月,驻村第一书记王富印来到这个村时,全村有6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58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8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古村落的保护正在实施。王富印(出录音)“国家投资了一系列的资金到渔洋村,其中2017年到2018年呢,将近500万,我们修了两个寨门,龙家大院一部分。2019年投资了200万资金,我们打算修建龙家大院儿三四个院落,建好之后呢,我们会把渔洋文化博物馆搬到(龙家大院)新址。”

IpyAgEm7..jpg.jpg

渔洋村义务讲解员 郭金庆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给这个古村落带来发展新机遇。村里挖掘了渔洋村6000年华夏村落文化、明清民俗建筑、西门豹治邺水利工程、耕读传家精神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自身的旅游品牌。今年年初,村里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游客义务讲解渔洋村的历史文化。义务讲解员郭金庆说,渔洋村的门楣文化,成为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地方。(出录音)“渔洋村的龙家大院、韩氏庄园的门楣上都有些字迹,像读书声啊、耕且读啊、还有会及第、持忠恕、紫气东来、致中和等等非常感兴趣。”

渔洋村距离曹操高陵不到一公里,第一书记王富印提出了“游高陵、品渔洋”的旅游发展思路。(出录音)“我们计划渔洋村的旅游基础有一个大的提升,包括我们的服务团队、饮食啊、服务接待能力,都有一个提升。我们可以把高陵的游客引到渔洋,助力渔洋的经济发展。”

IBy3MMWD..jpg.jpg

杏鲍菇大棚

此外,村子的西边,安丰乡产业扶贫基地,占地120亩的食用菌项目已经建好。24小时恒温的生产车间里,杏鲍菇长势喜人。厂房的南边,又新建了五排恒温塑料大棚,这是省委组织部门帮他们村建的,用于食用菌生产,原料来自食用菌基地无偿提供的菌包,进行二茬杏鲍菇的生产。一个棚,一年要有3万多元的收入。王富印:(出录音)“我们有信心,再用一、两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到基础设施有大的提升,集体经济有较高的收入,旅游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平台。我相信渔洋村在未来一定是一个美丽、产业发展的新农村。”



文章关键词: 壮丽70年,新时代,渔洋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