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理论+热点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听得解渴

Ro7Z7i4P..jpg.jpg

记者孙喜增   通讯员吴双 詹馨 申亚丽

“河南人都说‘中原更加出彩’?南阳怎么出彩?” “我们仲景街道和泥营社区有很多民营企业,以后政策上会有变化吗?”……台上专家妙语连珠,台下群众热情高涨,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不断响彻公园,原定一个半小时的理论宣讲因为群众的参与热情不断延长。

近日,在宛城区仲景街道“学习强国”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内,一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基层理论宣讲正在举行。省委宣讲团成员、宛城区“百姓宣讲团”负责人梁海磊正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附近100多名群众和街道、社区干部讲解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这宣讲听的得劲儿,社区建设、垃圾分类,好多都是跟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通俗易懂,还能直接跟专家直接提问题,听的真是过瘾!”社区群众金宏庆感慨的说。

“整场宣讲既接地气,又有高度,听了之后令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干劲儿也更足了。”泥营社区主任王星武深有感触。

“宣讲一定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会说普通话,也要说方言和土话。只有这样,宣讲才能让基层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听得解渴。”梁海磊表示。

11月13日下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动员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高度评价和称赞了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的做法和经验。在听取了“百姓宣讲团”负责人关于宛城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的汇报后,王国生称赞说:“‘百姓宣讲团’,这个品牌打造得好,作用发挥得好。你们做的理论宣讲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百姓、贴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需要的理论宣讲,就是这样的宣讲。

近年来,宛城区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微团队、微课题、微载体、微传播”入手,创新开展分众化的“微宣讲”实践,努力把宣讲做“活”,把大主题落细、落小、落实,使基层宣讲焕发出新的活力。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宛城区已开展各种宣讲活动3700多场次,先后设置微课题116个,受益40多万人次,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广泛欢迎。

选准“微话题”,家常话讲透大道理

在宣讲内容上,宛城区注重从受众需求出发,把握小切口,既注重紧跟理论最新成果,又注重贴近群众关注热点,设计一批与群众所思所盼“无缝对接”的话题,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接上情。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宣传部提供的宣讲课题,结合实际、认真梳理,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细化为40多个微课题,运用“研、读、听、试、评”的“五步教学法”,严把“三关三课”,即调查研究、深入研读、倾听交流、反复试讲、课后点评等,确保每位宣讲员的宣讲都不走样,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融合区情。结合本地实际,讲好宛城话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社会保障、农村土地流转、扫黑除恶、扶贫攻坚、教育改革”等等,通过把普通老百姓常谈常说的“小问题”讲清楚、讲透彻,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生动反映出国家方针政策的“大主题”。适应民情。适应群众需求,宣讲中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科学、生活常识等融合一体,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实现“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让群众真正愿听、爱听。

丰富“微载体”,小活动传递正能量

为了使科学理论真正实现听众一小片、辐射一大片的效果,宛城区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使理论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易于为广大基层群众所接受。开设小课堂。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开设与群众面对面的小课堂,达到群众听懂、弄通、学透、入心的目的。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提问式”宣讲,由群众提问,授课人员现场解答。活跃小舞台。整合各类资源,建起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此为依托,每个村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成为了理论武装的有力载体。各乡镇引导农(居)民成立特色鲜明的社会文艺团体40多个,围绕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道德新风进万家”等创编了一批乡土节目,用小舞台宣传新思想。送上小温暖。将“理论宣讲”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在认真宣讲科学理论的同时,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脱贫攻坚,开展“志智双扶”活动,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急需的理论、文化、科技、医疗卫生、心理辅导、计生、法律、就业等服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4000多个,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文章关键词: 宛城,基层干部,十九届四中全会,宣讲
(责任编辑:南阳记者站)